阅读历史 |

庶女上青云 第127(3 / 3)

加入书签

的兄弟或许还能救他一命。”

“是啊。”四娘子也劝,“他虽有个阚家的血脉,但阚家军还是更认可嫡出血脉,他也尴尬,动用不了阚家护卫,一切都要靠自己闯荡,自然是看重了各种兄弟。”

四姨娘只好叹口气:“也罢。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自己说服自己。

只不过她没到第二天就又恼怒了:“怎么说好去爬山,人呢?”

阚元驹的小厮面露尴尬:“回禀夫人,昨夜里,西宁侯的十三少爷,也就是我家少爷的义兄半夜旧伤发作,少爷陪着去医馆了,叫小的来招呼一声,说他随后就到。”

要是放到以前四姨娘早骂街了,可如今富贵意象见多了也跟着沾染了几分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的从容,眉眼一抬:“知道了,我们走。”

只不过总没学到位,不似别的贵妇声音和悦,语调带着怒意,面上也有遮不住的愠怒。

她车帘子一甩,坐了进来,六娘子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不敢搭话,五娘子则还是无所谓的样子,似乎并不放在心上,四娘子见状,只好叹口气出来打圆场:“西宁侯手握军权,不比别的空有花架子的勋贵,再说是义兄,关照着也是有的。”

四姨娘才算神色才有点雪后初霁的样子,松动了些:“也罢,没了大粪也能种白菜!”

想想还不解气,又嘀咕了一声:“使唤狗不如自己走!”

到底还是四姨娘,骂起人来一个俗语接着一个,顾一昭“噗嗤”一笑,几个姐妹也跟着笑起来,总算将气氛搞得活络了些。

不得不说阚公子很是殷勤,虽然本人要迟到,但差遣了仆从端着茶饮、果子、点心上了山,甚至爬到半山腰,眼看该吃午饭了,居然还有厨子上前,起灶做饭。

一会功夫就端上来了花雕煮海螺、瑶柱排骨汤、红菇烧章鱼、烩八素,甚至饭后甜点还端上了冰糖燕窝。

章鱼柔韧入味,海螺酒香四溢,排骨软嫩,烩八素里头八种素菜木耳脆爽、蘑菇鲜美、黄针吸满汤汁,各有各的特色。

一水摆在巴掌大的青花瓷盘里,组成一幅海棠花图案,旁边配着清冽鲜甜的果酒和果子露,适合女眷们享用。

在这样的半山腰亭子中,云海翻腾,檀木小桌几上摆着几道海棠花盘的精致小菜,还能配上甜滋滋的果子露,就算心头有什么怒意,都消失殆尽了。

这红菇烧章鱼是福建菜,花雕煮海螺是江浙菜,都是顾家人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可见这阚公子还是认真做了功课的。

四姨娘咬着调羹叹口气,这阚公子若是没有那么多义兄异弟,还真是个好女婿。

吃完饭,她们爬到了山顶阚公子才喘着粗气赶了过来,一口茶都顾不上喝就赶紧来给四姨娘请罪:“夫人宽恕则个,实在他管着后方的粮草调度,又是我结拜过的义兄。”

四姨娘经过女儿开导也不生气了,只笑道:“先前你那二十个结拜兄弟我家可是挨个送过节礼的,里头可没有这位义兄。”

阚公子不由得讪讪:“夫人见谅,军中厮杀,四处认了许多义兄异弟。”

四姨娘要端着长辈架子,不会当面责备他,但也不说话来表达对自家女儿轻慢的报复。

顾一昭则琢磨着:这位阚公子不会是个基佬吧???,她赶紧唤来山茶和麦花两个,这般那般吩咐一二。

两人都不理会阚公子,四娘子身为顾家人,只好肩负起出面交际的职责,时不时“嗯嗯啊啊”两句,很捧场问“那边山下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让现场不至于冷场。

阚公子就说起各处的风景,还穿插着各地的防卫,从罕东卫点评到镇番城,点评到赤斤蒙古卫,当然与此相伴的是他在各处都有结拜兄弟或挚友。

从山上下来回家,山茶和麦花没多久就来回禀:“没听说过阚公子有什么龙阳之好,只是那帮人自来孟不离焦焦不离孟,阚公子还曾经有个一位青梅竹马,差点走到说亲那一步。”

仔细打听了才知道,这位阚公子自小就喜欢跟男孩子在一起玩,虽然是外室子但丝毫没有羞怯,反而交友甚广,时常跟一群少年拉帮结派悠游城中,佩剑骑马行侠仗义,很得百姓好评,要是在古人诗句里高低也是个“游侠儿”。

只不过问题就出在这里,“兄弟”在他的生命里占据的空间太大了:吃饭要跟兄弟一大桌子,喝酒要聚一大帮人,出行更是浩浩荡荡左拥右簇,似乎不具备独自生存的能力,本来有位邻居家的青梅,两人在情窦初开时也互有好感,可是每次小娘子约他他都要一大帮兄弟挤在一起。

去逛庙会兄弟们必然跟着,三月三踏青本是男女相看的日子,那帮兄弟也跟着喝酒,根本没有半点二人世界的空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